聽力受損有救嗎?從前兆認識聽力受損症狀、恢復及治療的機會

Posted by web 2025/08/06 0 Comment(s) 聽力資訊,

因環境噪音、年齡增長及不良用耳習慣的影響,聽力受損逐漸成為令人關注的健康問題。許多人會問:「聽力受損有救嗎?能夠恢復嗎?」部分由感染、耳道阻塞等引致的聽力問題,在接受適切治療後是有機會恢復的;而對於因老化或噪音引致的永久性受損,雖無法完全治癒,但可透過專業方案顯著改善溝通能力。

 

了解聽力受損的前兆及症狀,能幫助及早察覺聽覺上的變化,從而有效把握恢復聽力的黃金時機。甘峰聽力以下與你深入探討聽力受損成因、預防及治療方法,助你守護寶貴聽覺健康。

 

常見的聽力受損前兆與症狀

 

聽力受損的前兆是身體發出的警告信號,提醒我們的聽力可能正在變差。而當這些前兆持續或加劇,便會發展成影響日常生活的明顯聽力受損 症狀。兩者最初可能不易察覺,但會逐漸影響日常生活。

 

你可以透過以下情況,初步評估自己或家人的聽力狀況:

 

聽力下降:在日常交談中,尤其是在餐廳、地鐵車廂等噪音較多的環境中,可能會發現越來越難聽清楚對方說的話,並且常常需要對方重複剛才的話語。這是最常見的聽力受損前兆之一。

 

聽不清高音頻聲音:對於較尖銳的聲音(如兒童或女性的聲音、門鈴聲、手提電話鈴聲)可能會感覺越來越難以辨認,甚至完全聽不見。

 

耳鳴:耳內出現持續的嗡嗡聲、嘶嘶聲等惱人聲音,即使外界環境並沒有這些聲音,這亦可能是聽力受損的前兆。雖然耳鳴成因眾多,但它與聽力損失密切相關。

 

在嘈雜環境中難以聽清對話:如在餐廳、商場或家庭聚會等公共場所,與他人交談時會發現自己難以從背景噪音中分辨出語音內容,跟不上對話。

 

聽覺疲勞:在社交場合或會議中,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聆聽對話,事後容易感到異常疲倦,甚至因此迴避社交活動。這其實是因大腦需要花費更多力氣去猜測聽不清楚的部分,是典型的聽力受損症狀。

 

聽不見背後或側面傳來的聲音:當他人在您身後或側面呼喚時,您可能完全沒有察覺。

 

跟不上多人對話的語速:在會議或小組討論中,當幾個人同時或輪流發言時,可能會跟不上大家的談話語速,影響有效溝通。

 

為何會聽力受損?剖析三大主要原因

 

聽力受損的原因多樣,了解成因是尋找合適治療方案的第一步。主要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:

 

傳導性聽力受損:這是指外耳或中耳的聲音傳導路徑出現問題,例如耳垢過度積聚阻塞耳道、中耳積水、耳膜穿孔或聽小骨硬化等。這類問題通常可以透過醫療方式處理。

 

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:這是最常見的類型,源於內耳的毛細胞或聽覺神經受損或退化,導致聲音信號無法有效傳遞至大腦,主要成因包括自然老化、噪音損傷、藥物毒性、頭部外傷或慢性疾病等。

 

混合性聽力受損:即同時存在傳導性及感音神經性的聽力問題。

 

聽力受損後還可以恢復嗎?

 

聽力受損有救嗎?聽力受損恢復情況,完全取決於上述提及的損傷原因和部位。

 

對於部分傳導性聽力受損情況,恢復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。舉例來說,像是中耳積水或耳垢堵塞的情況,只要經過醫生診斷和適切治療(如藥物或簡單程序),聲音傳導路徑回復暢通,聽力便有很大機會回復正常。這類情況通常不會長期影響聽力,只要及時處理,聽力受損可以恢復。

 

然而,對於因年齡增長、長期噪音暴露等因素導致的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,情況則有所不同。內耳的毛細胞一旦受損死亡,便無法再生。因此,這類聽力損失是永久性的,恢復原狀的可能性極小。這些情況可能會隨時間加劇,導致長期聽力損失。然而,無法逆轉不等於束手無策,透過現代的聽力輔助技術,聽力依然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。

 

聽力受損治療方法

 

面對聽力問題,切忌諱疾忌醫。專業的聽力受損治療流程會根據損傷的類型和程度而有所不同,第一步永遠是尋求專業評估。

 

第一步:專業評估與診斷

 

若懷疑聽力出現問題,應先由醫生或聽力學家進行詳細的專業聽力測試,準確判斷聽力受損的類型、程度和原因。

 

第二步:針對性醫學治療

 

對於由耳道感染、中耳積水等引起的傳導性聽力損失,治療方法相對簡單且有效:

 

藥物治療:若聽力損失由感染或發炎引起,醫生會建議服用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來控制病情,從而幫助恢復聽力。

 

手術治療:某些由結構性問題引起的聽力損失,如耳硬化症或耳膜穿孔,則可能需要手術來修復。手術可以有效改善聽力,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,因此需經過醫生詳細評估。

 

第三步:永久性聽力受損的改善方案

 

對於無法透過藥物或手術完全治療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,以下是目前最有效和常見的改善方案:

 

聽力輔助設備(助聽器):佩戴助聽器是處理永久性聽力損失最主要的解決方案。現代的數碼助聽器技術非常先進,能根據使用者的個人聽力圖、生活習慣和需要進行精準調校,有效放大目標聲音,同時減低噪音,幫助用家在不同環境下輕鬆溝通,是極為重要的聽力受損治療工具。

 

人工耳蝸:對於一些雙耳屬於重度至深度聽損的患者,若助聽器的幫助有限,人工耳蝸(Cochlear Implant)可能是一種選擇。這是一種植入式醫療設備,能繞過受損的毛細胞,直接刺激聽神經,讓他們重新感知聲音。

 

定期聽力檢查與跟進:聽力狀況會隨時間改變。即使已佩戴輔助設備,仍應定期進行聽力檢查,由聽力學家跟進狀況,並及時調整助聽器或其他輔助設備的設定,以確保最佳效果,防止溝通能力因聽力進一步惡化而下降。

 

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聽力受損?

 

預防勝於治療。採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減少聽力受損的風險:

 

控制音量:不論是在聽音樂、看電視還是收聽廣播,都應將音量保持在適中範圍。建議音量不應超過能清楚聽見周圍人說話的程度。長期暴露於過大音量會對耳朵造成嚴重損害,尤其是使用耳機聽音樂時,建議音量不應超過最大音量的60%,並遵守「60-60原則」(即音量不超60%,連續使用不超60分鐘)。

 

佩戴聽力保護設備:當處於嘈雜的環境中,如工地、演唱會或其他高噪音場所時,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有效保護聽力,減少噪音對耳朵的傷害。

 

給耳朵休息時間:如果長時間在噪音中工作或娛樂,應適時到安靜地方稍作休息,讓耳朵得以喘息。長時間接觸高音量的音樂或噪音會累積損害,導致聽力逐漸退化。

 

謹慎清潔耳朵: 切勿使用棉花棒或任何硬物深入耳道清潔,這不但可能將耳垢推得更深,更有機會弄傷耳膜。一般情況下,耳垢會自然排出,只需清潔外耳廓即可。

定期檢查聽力健康:定期進行聽力檢查,尤其是年過50歲或長時間接觸噪音的人群。這樣可以早期發現聽力受損前兆,在問題輕微時及時採取措施。

 

聽力受損有救嗎?甘峰聽力為您守護聽覺

 

究竟聽力受損有救嗎?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「及早發現,正確應對」。了解聽力受損前兆、症狀和原因,有助於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。聽力受損治療方法視乎損傷的程度,輕微的情況可通過藥物或手術恢復,但對於長期聽力受損,雖然恢復的機會較小,但絕非無法改善。

 

若你或你的家人正受聽力問題困擾,不必過份擔憂。甘峰健康聽力擁有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,能為你提供全面的專業聽力測試、個人化的解決和預防方案,並為你推薦適合的助聽器聽力保護設備。立即了解更多,讓我們一起守護您的聽覺健康!

 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health.doctorally.tw/topic/2024/hearing-loss/ 

https://www.healthnews.com.tw/article/57338 

https://epaper.ntuh.gov.tw/health/201903/project_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