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力退化是不少長者面臨的健康問題,他們受著自然老化、環境及耳疾等因素導致聽力下降,不僅影響日常溝通,亦可能提高認知障礙風險。幸好,現今助聽器科技已能有效改善聽力問題。本文會深入講解老人聽力退化的原因及治療方法,並說明助聽器如何改善老人聽力退化問題,協助長者重拾清晰的聽覺及優質的生活質素。
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,預計到 2028 年,香港約有近半數 75 歲以上長者會出現聽力障礙。[1] 聽力退化不僅影響長者的生活質素及社交活動,亦會對大腦及精神健康造成影響。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同新界東醫院的研究顯示,聽力退化的老人罹患腦退化症的風險增加,且聽力障礙愈嚴重,退化程度愈高。亦有外國醫學期刊指出,如不及早矯正聽障,會加速大腦萎縮,損害認知功能。因此,長者一旦出現聽力問題,應儘早求醫診斷及治療。[2]
隨著年齡增長,老人聽力退化會逐漸加重。當家中長者出現以下情況,應留意是否因聽力減退所致,並安排聽力評估及治療:
長者聽力退化主要分為傳導性與感音神經性兩大類:
以下詳述老人聽力退化的主要原因,幫助讀者深入了解這些成因如何導致聽力損失:
隨著年齡增長,內耳的耳蝸絨毛細胞及聽覺神經細胞逐漸退化,是老人聽力退化的常見原因之一。這種感音神經性聽損多由高頻聲音開始衰退,例如電話鈴聲、鳥鳴等最先變得難以辨識,影響日常生活溝通。
中耳感染、發炎、耳垢阻塞及耳膜穿孔等問題,會阻礙外耳或中耳傳導聲音,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。若細菌或病毒侵入內耳,引起內耳感染,則可能損害感音神經,形成感音神經性聽損。
血管硬化會減慢內耳血流,影響耳蝸營養及氧氣供應,令聽覺細胞更易受損。高血壓、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是長者常見的疾病,亦是老人聽力退化的可能原因。
部分藥物具有耳毒性,如抗生素(鏈黴素類)、抗癌藥物及利尿劑,長期或大量使用可能嚴重損害聽力。這類藥物過去曾是老人聽力退化的常見原因,隨著現今醫療進步,這種情況已逐漸減少,但仍需注意藥物對聽力的影響。
長時間處於高噪音場所,如建築工地、機場、音樂會或不當使用耳機,會對內耳絨毛細胞造成慢性損傷,增加聽力退化風險。[3]
老人聽力退化的治療方案需根據聽力損失的類型及嚴重程度而定,目標是恢復或提升聽力,改善生活質素:
對於因耳垢積聚或中耳感染引起的傳導性聽力退化,應優先清除耳道異物,並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,改善老人聽力退化問題。如因耳膜穿孔導致聽力下降,則可能需要接受手術修復,以恢復正常的聲音傳導能力。
感音神經性聽損大多為不可逆的聽力損害,助聽器是用於老人聽力退化治療的輔助設備,有效幫助長者改善聽力,克服日常溝通困難,提升生活質素。
對於重度或極重度聽力損失,若助聽器效果有限,醫生可能建議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。透過電子裝置直接刺激耳蝸神經,幫助病人恢復聽覺感知,用於治療重度的老人聽力退化。
助聽器是改善老人聽力退化的主要輔助工具,內含傳聲器、擴大器和接收器,將周圍的聲音接收、放大,使聲音更清晰地傳至耳朵。長者佩戴助聽器不僅能聽得更清楚,亦有助降低溝通障礙,減少因聽力衰退帶來的社交孤立感,提升生活質素。
助聽器減輕老人聽力退化的原理及效用包括:
雖然助聽器無法完全令聽力完全恢復正常,但科學研究指出,及早佩戴助聽器可減緩老人因聽力退化引起的認知功能下降,促進心理健康及社交互動。[4]
現時香港的長者醫療券計劃允許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聽力服務,包括專業評估及其後所需的醫療設備,如助聽器的選配與調校服務。[5] 此外,香港市民還可透過以下機構及計劃,獲得助聽器資助或相關服務支持:
除了直接的助聽器資助,香港社會福利署及部分慈善機構亦提供免費或優惠的聽力評估、助聽器選配與維修服務,便於聽力退化長者及弱聽人士獲得專業輔助。[9]
選擇合適的助聽器能大幅改善老人聽力退化問題,以下幾個貼士有助長者佩戴助聽器更加舒適,以及提升使用效果:
透過正確的治療及合適的助聽器,有助聽力退化的長者重獲舒適的聽覺體驗。甘峰健康聽力中心為香港專業聽力中心,提供一站式聽力檢測、助聽器選購及調校服務,確保每位長者都能選擇最合適且舒適的助聽器款式。
相信你已了解老人聽力退化的原因及治療方法,若你或家中長者正面臨聽力問題,或想進一步了解老人聽力退化助聽器的效用,歡迎聯絡甘峰健康聽力中心,我們將協助你選配適合的助聽器及聽力保護設備,陪伴你克服聽力退化問題。
參考資料
1.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- 要求擴展人才清單計劃涵蓋聽力專家
2. 明報新聞網 - 國際愛耳日|研究:聽力愈差患腦退化風險愈高 長者一手臂距離說話聽不清應檢查
3. Cleveland Clinic - Hearing Loss
4. NIH - Hearing Aids
5.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醫療券 - 有關醫療服務提供者
6. 職業性失聰補償管理局 - 職業性失聰
7.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- 有關聽陣人士的助聽器援助建議
8. 奧迪慈善基金會 - 申請表格及聽力資訊